海上风电巡检场景中,无人机需面对盐雾腐蚀、阵风频发、低能见度等复杂环境,其抗风性能直接决定巡检效率与安全。本文聚焦该场景,阐述定制化抗风试验装置的设计要点,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验证装置对提升无人机海上适应性的作用。由Delta德尔塔仪器联合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深思实验室团队、工信部电子五所赛宝低空通航实验室研发制造的无人机抗风试验风墙\可移动风场模拟装置\风墙装置,正成为解决无人机行业抗风性能测试难题的突破性技术。


无人机风墙测试系统\无人机抗风试验风墙\可移动风场模拟装置\风墙装置
一、海上风电巡检场景的抗风试验需求
与陆地场景相比,海上风电巡检对无人机抗风试验装置的需求具有显著特殊性:
盐雾环境适应性:海上空气中盐雾浓度高达 50mg/m³,装置金属部件易腐蚀,需具备防盐雾能力;
动态阵风模拟:海上风电塔筒附近易产生 “塔影效应",阵风风速波动范围可达 3-10m/s,需装置能复现此类非稳态风况;
多参数协同测试:除抗风性能外,无人机在强风下的续航、云台稳定性(影响巡检成像)需同步测试,避免单一抗风测试的局限性。
二、定制化抗风试验装置的设计方案
针对上述需求,装置从硬件防护、风场模拟、测试维度三方面进行定制化优化:
防盐雾硬件设计:
核心部件(风机、传感器)采用 316L 不锈钢材质,表面喷涂氟碳涂层,盐雾测试寿命达 1000h;
电气控制柜加装除湿装置,将内部湿度控制在≤60%,避免盐雾冷凝导致的电路故障;
装置底座设计排水槽,防止海水积聚腐蚀底部结构。
“塔影效应" 阵风模拟:
基于海上风电塔筒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在装置风场发生系统中增加 “塔筒模拟模块"(直径 1.2m 的圆柱形结构);
通过 CFD(计算流体力学)算法优化导流板控制逻辑,可模拟塔筒下游 1-5m 范围内的阵风扰动,风速波动频率与实际海上场景一致(0.5-2Hz)。
多参数协同测试模块:
新增续航测试单元:通过实时监测无人机电池电压、电流,计算强风下(8-10m/s)的续航时间衰减率;
云台稳定性测试单元:搭载高清相机(分辨率 4K),拍摄标准靶标,分析强风下相机画面的抖动幅度(像素级误差),评估云台防抖性能。
三、实际应用案例
某风电运维企业采用该装置对其定制的 8kg 级巡检无人机进行测试,具体效果如下:
抗风性能优化:通过装置模拟海上阵风,发现无人机原飞控的抗风算法在风速骤升时响应滞后 0.5s,优化算法后,响应时间缩短至 0.2s,在实际海上测试中,无人机可稳定应对 8 级阵风;
硬件可靠性提升:装置盐雾测试中,无人机原金属螺旋桨支架在 200h 后出现腐蚀,更换为防盐雾材质后,腐蚀问题解决,巡检寿命从 200 架次提升至 500 架次;
巡检效率验证:测试显示,优化后的无人机在 6-8 级风下,云台画面抖动幅度≤2 像素,可清晰识别风电叶片裂纹,单次巡检时间从原 1.5h 缩短至 1h,效率提升 33%。
结语
海上风电巡检场景的定制化抗风试验装置,通过环境适配、场景复现与多参数测试的融合,为无人机 “量身定制" 抗风解决方案。未来可进一步结合海上实时气象数据,实现 “现场气象 - 装置模拟 - 无人机测试" 的闭环,让试验更贴近实际巡检环境。